最近的一些思考
最近想了很多事情,非常杂,也非常乱
我的博客没有添加评论系统,其实添加一下很简单,如果不想要太麻烦,直接在 GitHub 上启用 Discussions 功能,安装一下 giscus 插件就可以了,如果想要折腾的话,可以试试其他开源评论软件
但我一直没有去做这个动作,虽然我知道,如果添加了评论系统,用户留存时间可能更长,我也能从留言中得到新的视角与启发
我内心,对于评论这件事,可能还是有些抗拒
以前写的还只是技术性博客,我写的对不对,实际操作一下,看看问题是不是解决了,得到的结果是不是想要的,就可以了,也就是它可以“被验证”是对还是错,是有效还是无效
现在,我感觉写的技术性文章不是很多,大多是我的一些思考、想法
我知道可能过几年再来看,会觉得它们非常不成熟,但它确实是我当下的所思所想所惑
而思考、想法,都非常主观,没办法去评判,这个是对的,那个是错的,这个是好的,那个是坏的,它不像代码一样,可以被验证
因为没办法被验证,所以如果只是基于观点去辩论,基于为了反驳而反驳,常常会让我的沟通欲望迅速降低到零
我需要的是“有效信息”,我需要看到你是经历了什么事情、做了什么思考、得到了什么结论,而不是单纯为了讲而讲,说而说
说实话,当下这个社会,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,生活节奏这么快,让别人花时间去了解你讲这句话的背景、经历、思考,凭什么?
我自认为,自己还不配占有别人的时间,让别人来了解某个论点的一系列背景信息
既然对背景信息不了解,被误解也是在情理之中
我也不知道我这样是一种什么心态
害怕别人的评价吗?仔细想想好像不是,如果害怕别人评价的话,那按道理应该是没有勇气去做一些事情的,比如当时说裸辞就裸辞
我想了想,我可能害怕的是那种,恶意攻击
我可以接受有人看完我写的东西之后,内心骂“这特喵的写的都是什么”(毕竟我也确实写的不咋样
但我没办法接受恶意攻击
那句话怎么说来着,“为了避免花落,刚开始就避免了种花”
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叭,为了避免自己受到恶意攻击(毕竟年轻那会儿,也不是没有这样的经历),刚开始就不开留言评论
我一直都很担心自己“骄傲自大”、“目中无人”、“自负”
所以常常提醒自己:我所知不全,所见不全,不知确切答案,不要说“一定 xxx”
但说实话,自我感觉做到的还是不够好
特别是当我感觉我被挑战的时候,那一瞬间大脑就被情绪裹挟而去,什么理智,不存在的
特别是当我感受到对方对我并不是友善时,我就立刻开启了防护模式,开始变得咄咄逼人
而每次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后,我自己反思复盘时,发现对方其实并没有挑战我的意思,也没有对我不友好的意思,ta 对其他事物、其他人都是这样反馈罢了
是我自己把自己看的太重了,觉得我说的话,对方就一定要听,对方就应该尊重我的感受,应该照顾我的感受等等
我对“知行合一”的人,非常的佩服
因为我有时候知道了,但距离做到还差的很远,就比如上面的例子,提醒自己不要“骄傲自大”,结果真的遇到事情时,还是不可避免
有时候我可能都不知道,更不要说做到了
突然想到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情
我大学是一个不知名的二本,但不知道为什么,总是有人觉得我是名校毕业
我还记得在一家独角兽大厂时,参加新人培训,有一次正在和小组成员分享一些东西,主讲人突然跑到我身边问我“你是清华毕业的吗?”,我非常不好意思的说“哦,不是”
后来有一次参加线下活动,也是突然有人问我,是不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,听完之后我困惑的摇了摇头
我在想,可能是我身上的一些特质,让对方误以为我很厉害,误以为我是名校毕业
所以,那些特质是什么呢?我不确定这些答案是对的,但它们或许是正确答案的一种
其中一个特质就是,我非常的积极主动,如果一件事情我认定了要做,那我就是要做到的,我可以接受这件事情最后是失败的,但我不能接受在做事过程中,我没有尽全力,在做事过程中,也不会觉得,这不是我份内的事情,所以我就不管了
比如,有次项目下周都要测试了,这周三我还没有服务器,没办法部署,就没办法验证自己的功能是否可用,在这样的情况下,让测试小伙伴来测试,我感觉是非常不负责任的,那个时候我老大在忙别的项目,没有精力处理我的事情,然后周四的时候,我自己去找交付老大协调沟通,让他给我一台服务器,最后协调结果是,周五下班之后,给我释放一台服务器
对我来说,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,因为交付那边的服务器,本来是给客户用的,客户那边也需要做一些处理,最快也就是周五搞定释放出来,我说可以,然后那周末加班搞定了环境,验证了自己开发的功能,是否有严重 bug
我本来是不觉得这件事情有什么的,因为对我来说,我就是想要让项目如期测试,如期上线,所以会主动推动很多进程,后来是我教练在帮我复盘的时候,告诉我,为什么在没有服务器的情况下,我会主动去找交付老大沟通,如果是别人的话,会觉得我只是一个普通员工而已,对方是老大,我直接去沟通的话,会不会不够格,而我没有这样的想法;退一步说,这个事情如果没有如期测试的话,其实责任也不在我这里;还有就是,为了让项目能够如期测试,我周末还主动去加班
我才意识到,原来我这么积极主动,我还记得我当时周末去加班时,当时的室友还不理解我,他问我你去加班,公司给你加班费吗,我说不给,他问我为啥还要去,因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啊
大概就是这样,如果一件事情交给我去做,我也决定把这件事情做好的话,就会尽力去做,缺啥就想办法补上,需要别的部门的人帮忙,那我就去找,不会说这不是我份内的事情,我就不做了(说起来,原来在公司工作的时候,曾经不止让一位老大帮过我忙,但我当时并不知道对方是老大,我只是觉得这个人能帮我解决问题)
再有一个特质的话,就是我很喜欢看书
每次看完书之后,都会有一些让我得到启发的点,觉得不错的都会去做一做,好的就继续直到形成习惯,坏的就不做了
比如看到关于健康的书籍,说是每小时动一动,对身体非常有好处,几万块的人体工学椅也比不上每小时动一动,对身体的效果好,所以就只要手环震动,不管在做什么,立刻原地起身活动活动肩膀、伸伸腿,如果不是着急的事情的话,就会上个厕所,喝个水,走一圈
比如看到关于幸福的,说是一个每天经历十几个小开心的人,很可能比只遇到一个大喜事的人更幸福,我就开始留意朋友的喜好、行程什么的,时不时关心一下,时不时给 ta 一些惊喜
比如看到书里说,每天写感恩日记,对自己、对他人都有好处,然后就开始每天写,后来发现自己觉察幸福的能力,果然是比以前好了很多,和朋友之间的关系,也比以前亲密了很多
and so on
我有个朋友问过我,我之所以取得一些成果,是不是和我看过的书有关,我当时回答她的是,只是看书还不行,还要做到才行
这一直都是我看书的目的:我看书不是为了炫耀我知道的多,也不是为了读书时长,不是为了每年读了多少多少本书,而是为了能从书中获得启发,让我的行动产生一些改变
其他特质,我就不知道了
我常常觉得,人生是复杂的,关系是复杂的,其实究其根本,是因为人是复杂的
我在关系中,非常担心的一件事情就是,我会“控制”对方
我不喜欢被“管”,不喜欢被“说教”,不喜欢被“控制”,因为我不喜欢这样,所以非常担心自己会变成这样的人
但有时候,也确实不自知就这样做了
比如,我有朋友工作起来,就忘记休息,这样下去对身体肯定不好,我可能就总是难免会跟对方说,你要时不时休息一下;你要时不时看一下远方,对眼睛有好处;你要多摄入一些维生素,对身体有好处
我的视角是:我想要告诉你这样下去,对你的身体不好,如果你明确知道坏处是这样,但还是想要去做,那我支持你
听起来是不是我很好?但其实不是这样的
这样的话,落到现实中,有可能就是一个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,接收到了非常多次的“你要 xxx”“你不要 xxx”
但其实仔细想想,这些信息,对方是有可能都知道的,但对方仍然选择这样做,或许是因为当前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
这就跟每次回老家,我不吃早饭一样,对我来说,我知道不吃早饭可能对身体有损伤,但我还是选择不吃,是因为在大冬天,我觉得睡觉对我来说更重要
所以,看似是我为了朋友好,但背后是,我觉得我的做法更好,我觉得我的判断标准更好,你应该听我的
想到这里,就感觉,非常的汗颜
当我说我这是为了你好的时候,我不敢说在这里面,我没有一点的私心,让我做到完全尊重对方的意愿,我是做不到的,因为我没办法完全剥离“我”
所以我的价值观、性格偏好、经验、经历等等,我就没有办法完全做到它们不存在
而只要这些因素存在,我就不敢说,我是完全尊重对方的,没办法完全做到,就不可避免“约束”“管教”“控制”他人
想到这里的时候,感觉很惭愧
这样的我,得给我的朋友们带去多大的压力啊 😅
我还觉得,因为人是复杂的,所以去做一件事情的背后动机也很难说只有一种,它可能有好多种,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
比如,我收到过一些朋友的反馈,就是当我分享一些东西时,她们的反应是:她好卷;她好努力啊,我也要努力才行;她是不是在炫耀
我感觉,如果只有一位朋友感觉不舒服,可能是我朋友的问题,但我收到过身边“一些”朋友的反馈,我在想,也许我自己也有问题
和别人分享,难道只是想要“分享”吗?背后没有炫耀的成分吗?没有显摆的成分吗?我不敢说没有
我才意识到,原来我也是个“爱炫耀”“爱显摆”的人啊,很是惭愧 🥲
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、解决这个问题,因为我还没有想到一个好的方法
目前的做法就是:如果感觉到哪个朋友,对我的分享不是很感冒,我就不继续分享了,尽可能不让对方有“我在炫耀”“我在显摆”的感受
笑死,前面刚说很担心自己自大,结果通篇读下来都是“我”“我”“我”,说到做到真是难啊
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,它才好玩
要不然,自己想要的,想要做到的,不用任何努力,不用任何付出,就得到了,也些许无趣了~
人生啊,处处是修行
& 感谢阅读到这里的你啊,听我叨逼叨了这么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