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北京见朋友的一些思考

上周跑去北京见了见朋友,聊了聊天,整个过程中引发了我很多思考,记录一下,想到哪里写哪里


明显感觉到,我确实没有以前那样喜欢和人群呆在一起了

前段时间重新测试了 mbti,以前一直是 e 人,结果前几天测试成了 i 人,又想到近半年的时间,除了在家看看书/晒晒太阳,其他也没干什么了,整个状态确实挺 i

想到如果是以前的话,跑到一个地方,我大概率会组织一个活动,把大家都聚集到一起,或者会跟好多人讲,去见很多很多人

而这次去北京,没有跟很多朋友说,只和四五个人见了见面

我还记得,最后一天晚上和朋友吃饭的时候,一边吃饭,我一边打哈欠,哈哈哈哈,感觉确实是有些累了,回到酒店就开始呼呼大睡

也因为很久没说话,连续一周高强度的跟人交流,嗓子感觉都要废了,以至于那几天在微信上都不是很喜欢和人交流,要不回复消息就是几个字,要不就是拍一拍 🤣


和前同事见了见,听她聊起前公司的一些事情

她说总感觉身边人生大病什么的事情,离自己很远,应该是自己到六七十岁的时候才会遇到的,结果前段时间公司有位同事做了个大手术,她身边又有朋友做了大手术,才突然感觉到,有一个好的身体是很重要的,而我以前跟她说过,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,她当时还不理解,现在理解了

听到她讲这段话的时候,还是挺感慨的

我一直都感觉身体是很贵的,所以我要尽可能的照顾好它,不知道看什么书的时候,就会去看健康相关的。别的不说,只是有一口好牙,就能省下多少钱,少遭多少罪

也是因为这样,跟身边朋友说过很多次,要时不时动一动,不要久坐,多喝水等等,以至于原来在公司时,我们换了工位,旁边小姐姐第一反应是:以后没人跟我说健康相关的知识了

又聊到我当时让她买保险,她跟我说公司明明给上了医疗险,为什么我还坚持让她买百万医疗,这两个都是报销型,其实有一个就够了,多买一份到时候报销不会给多报,现在公司因为效益没那么好,取消了补充医疗险之后,她也理解了我当时的坚持

我把当时和她交流的一些保险相关的内容写在这里,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

四个险种:百万医疗/意外险/重疾险/寿险,如果条件允许的话,最好这四个险种都配置一下,并且越年轻越配置越好,因为年轻的时候,身体比较好,去买保险的时候没有很多限制,而且买的越早,保费也越低,三十岁去买保险和二十五岁买保险,交的保费/条件审核难度 都是不一样的(前提是,你的经济条件允许

但是年轻的时候,没有赚很多钱,这时候要优先配置 百万医疗 & 意外险,这两个险种一年下来大概几百块,每个月省个几十块钱就有了

如果百万医疗 & 意外险配置了,就建议配置重疾险。重疾险是只要患上了合同里面规定的大病,就会把保额一下子打给你,这笔钱你用来付医药费也行,用来平时生活开销用也可以,反正它都在你手里了,怎么花是你的事情。所以它的意义在于:生了大病,没办法工作,需要在家静养时,有一大笔钱给到你,能让你安稳度过这段时间

一般来讲,生了大病的话,差不多需要 3-5 年的时间来恢复,所以重疾险要覆盖你 3-5 年的生活成本,重疾险保额需要你自己算,保额可大可小,很个性化,不要看别人买了多少,也别听保险代理人跟你说多少

重疾险如果买终身的话,是比较贵的,终身的意思是,在我活着的这段时间,只要我生病就要给,对应的就有定期,比如保险到 60 岁,如果我 61 岁患了重疾,那没办法赔付的。如果自己经济允许,那肯定是买终身,毕竟谁也不希望,我需要这笔钱的时候,保险时效过了这种清况发生

寿险,严格意义来讲,不是买给自己的,是买给自己家人的。寿险的意思是,不是自己想要结束生命的情况下,只要你不在这个世界上了,它就会赔付给你的家人,让你的家人不至于因为你的去世而没办法生活,特别是对于家庭中赚钱的那位来说

寿险也有终身,也有定期。对于普通人来讲,买定期的就够了,除非是你家条件非常好,需要做财富传承,那你可以买终身寿险。

对我来讲,这四个险种配置的优先顺序是:百万医疗 > 意外险 > 重疾险 > 寿险

以及,如果你是在一个家庭里面的话,优先配置家庭里面中流砥柱的保险,配置好了,经济条件还允许的话,再配置孩子的保险

最后一个问题,有的保险是,如果这个险种到最后没有出险的话,会把我交的保费还给我,要不要选择这样的险种,这样的险种一般成为返还型保险

我的观点是:不要。(这里说的是 百万医疗/意外险/重疾险/寿险,如果你的保险是 养老年金 什么的,则不在此讨论范围内

因为买保险的目的就在于上杠杆,我是个穷逼,我就是想用我手里的 1 块钱,去杠保险公司的 100 块钱的杆,让它能在我生病的时候,给我足够的钱,尽可能的保证我的生活不受影响

如果买了返还型保险的话,那你的目的是什么呢?如果是理财的话,你完全可以买基金,那个收益要比所谓返还型保险好很多;如果是觉得自己的钱花出去了,结果最后自己没生病,觉得很亏,而选择返还型保险的话,它会退给我,这不是很好吗?那你为了所谓这一点的“好”,付出了很多钱,你觉得它真的值吗?要知道,现在的钱,总是比未来的钱要值钱的,以及,羊毛出在羊身上

所以我的观点就是:没必要买返还型保险


和另外一位朋友聊天的时候,她说等她攒够了 xxx 万,她也要去探索探索自己喜欢做什么

我理解这种心态,确实是有的人需要一笔储蓄来给自己安全感,然后才有底气尝试去做其他事情

她说,其实有段时间她尝试来着,结果发现自己非常慌,到最后还是没忍住又回去上班了

我顿时感觉,其实她想要的不是那笔存款,我就问她:如果现在有个项目,只是凭借你自己的能力,一个月能赚 2-3k 的话,哪怕你的存款没有达到目标,你还会焦虑吗?你会不会有勇气去探索探索?她回答:那我会

我说,那你的问题根本就不是有没有这笔存款,你的问题是,没有独立于市场赚钱的能力。赚钱能力没有的话,就算你的存款够了,那你探索的时候,依然会很焦虑,依然会很慌,如果你有这个赚钱能力的话,就算你的存款没有达到你的目标,你也会很有底气,你不会怀疑自己的,因为每天醒来都有事情做,而只要有事情做,你就不会焦虑

我们就这个话题深入聊了下,聊到最后她说:和你聊天真好,感觉聊完之后,我的眼里都有光了

哈哈哈哈,听到她的这个反馈我很开心

我一直都希望,我身边的朋友们都能有钱有闲

我自己的能力没有很大,没办法改变这个世界,但我起码想让我身边的朋友们,过得开心一些,快乐一些,有钱有闲一些

所以身边的朋友,如果跟我说,想尝试一下副业,想尝试自己去赚些钱,不依靠公司那种,我都会很开心,并且由衷希望对方能成


因为我平时爱看书,前同事问我,如果不知道做什么,但是又有点想做什么的情况下,我有什么建议吗

我当时回答的是:有三件事可以一直做的,读书/锻炼身体/探索自己

读书其实没必要非要读什么名著,有的人喜欢读小说,我觉得也挺好,读完一本小说,相当于经历了另外一个不一样的人生,多多少少会让你有些感悟吧?那这些感悟多多少少能改变一些你的观念吧?然后多多少少能带来一些行动吧。对我来说,书没有好坏之分,没有高低之说,自己读的下去,才是最重要的
另外,如果是从增加人生体验这个角度来讲的话,不读书也可以,多跑出去见见人,或者看看电视剧都是可以的
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落到,它能触动你,能改变你,可以让你变得更好上
至于方式,选自己喜欢的

锻炼身体就不说了,其实现在很多疾病,都是因为运动的太少了,如果能多走一走,多动一动,对身体的好处是非常非常大的
原来自己在家办公的时候,没怎么出去溜达,到了晚上眼睛总是觉得很痒。
在北京的那段时间,每天玩手机时长七八个小时,和在家办公的时候差不多,但因为在北京的时候,会去溜达溜达,每天走一万步,晚上的时候没觉得眼睛痒
没事走一走动一动的好处,我亲身体会到了

探索自己,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。自己喜欢什么,不喜欢什么,擅长什么,不擅长什么,弄清楚自己是什么土壤,是适合种花生,还是适合种玉米,或者自己是个湖泊,可以在里面养小鱼等等。这样的前提是,你足够了解自己

有句话说,当你允许自己做自己时,你也能允许别人做别人

或许,允许自己做自己,就是要去探索自己吧

这也是为什么,我不断安利盖洛普给我身边的每个朋友,哈哈哈哈,只要对方经济允许,我都想让对方去测试一下,去了解一下自己的特质,如果对方测完了,给我分享下 ta 的报告,跟我聊聊 ta 的一些觉察,我会感到非常开心

盖洛普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识人识己的工具


我是 18 年年底开始玩基金,不在公司上班之后,又开始研究股票,所以这次去北京,也有跟朋友聊起投资的一些事情

我目前的思路是,澄清自己的需要,以自己目前的开销为基础,算一下 6 个月需要用多少钱,1-3 年需要用多少钱,3 年以上需要用多少钱,当然,不需要精确的数字,取个大概就行了

弄清楚之后,就开始排序优先级,优先级最高的是手里要有 6 个月的备用金,如果手里没有,那就暂停一切投资,老老实实把 6 个月的备用金攒够再说

我在去年入职新公司之后,手里 6 个月的备用金花的差不多了,入职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攒自己 6 个月的备用金,那个时候有朋友跟我说大盘处在低点,可以配置一些,我没做任何相关的买入,就是因为我的备用金还没攒够。结果我刚攒够备用金,就收到了公司的裁员通知,但我当时并不慌,因为我手里有足够的钱

也是经历了这样的事情,我现在给 6 个月备用金的优先级特别高,如果它没到我的目标金额,不管别人说什么,不管当下投资的性价比有多高,我都不会进行投资

6 个月的备用金攒够了之后,就可以规划自己 1-3 年用的钱 & 3 年以上用的钱了

1-3 年要用的钱,主要目的就是求稳,收益可以不用太高,能跑赢通货膨胀就可以,以这样的思考角度去看,就可以配置纯债基金/债券基金,如果想要在稳妥的基础上,还想追求一点点的高收益,可以配置一部分的股票基金,但股票基金占比不要超过 20%,毕竟你这部分钱,可能会在 1-3 年内用到

3 年以上不用的钱,相对 1-3 年的钱来讲,可以用来追求更高的收益,这部分钱你可以用来配置股票基金,具体怎么配置就全看个人喜好了,有的人喜欢高风险,跌个 50%/60% 的都不会太放在心上,这笔钱你可以多配置一些股票基金;有的人只能接受 20%/30% 的跌幅,这笔钱你可以在配置股票基金的同时,配置一些纯债基金/债券基金。不过,也要提醒下,就算这笔钱是 3 年之后才会用到的钱,在这笔钱中,股票的配置比例最高不要超过 80%

我自己实操下来,以这样的思路去配置,是比较舒服的一个状态

当我遇到裁员,导致我短时间内没有收入时,我可以跟自己说:不用太焦虑,你手里有足够的备用金来度过这段时间;
当我给 1-3 年的资金做配置时,我就不太会选择波动较大的基金,毕竟这笔钱在 1-3 年内,我可能就要用,我可接受不了太大的波动;
当我看到 3 年以上的资金,因为买了比例较大的股票基金,在行情不好亏的比较多时,我可以安慰自己:没事儿,反正这笔钱 3 年以后才会用到,亏就亏呗,给它 3 年的时间翻身;

也是因为这样,我对于比较收益率这件事情不太喜欢,我总感觉,在行情不好的时候,拿债券基金的收益率来和股票基金的收益率来做比较,很不公平;同样我也感觉,在行情好的时候,拿股票基金的收益率来和债券基金的收益率来做比较,也很不公平,因为它们两个的比较不在一个维度上。抛弃其他条件,只是单纯拿收益率这一项来比较,这本身就很偏颇

投资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好的生活,如果因为投资,搞得自己焦虑不堪,就有些得不偿失

以及,相比于把很多 时间/精力/心思 放到投资上,不如把它们放到自己的工作上去,毕竟在工作上努力,拿到年终奖的概率,要远远大于在投资中获得 10% 收益的概率

同时我也承认,以上都是我个人的偏见。


以前我和别人的关系,都是一对一的关系,我没有三个人/四个人都玩得很好的关系,都是我和 A 玩得很好,和 B 玩得很好,A B 虽然认识,但她俩玩得没有那么好

这次去北京,不小心介入到了三个人关系中,由此对关系有了一个新的感悟

说起来很复杂,感悟就是:我不擅长处理多个人关系,也 get 不到在关系中对方的感受,就算对方跟我讲了她的感受与想法,我依然是...没办法理解,我只能尽量从逻辑上去理解,但最后还是没办法感同身受

我想了想,大概是因为在我的视角里,我知道我朋友喜欢我/在乎我,这是我能感受到的,但我从来没有“我在对方心里很重要”这样的想法,我总觉得这样的想法也太自大了叭,哈哈哈哈

在和朋友聊起这件事情时,她说我对于 xxx 就是很重要的,不信可以去问问她;抱着好奇心去问了,如果在她的朋友里面排个序,我在第几,对方回答说,我在第一的位置(只是在朋友里面,家人不算的

当时听到朋友的回答时,些许震惊,因为我没有过这样的排序,向来都是和谁呆在一起舒服,就和谁呆在一起;和谁玩得开心,就和谁玩;我对人也没有什么期待,没有那种“我很喜欢你,你也要喜欢我”这种想法,也没有“我跟你是玩得最好的,所以你也要跟我玩得最好”这种想法

写到这里,突然想起来有次朋友打电话跟我说,“感觉你是那种,别人进入你的生活,你欢迎,别人离开你的生活,你也 ok,没有很大心理波动那种,我就不行,如果一个人进入我的生活,我第一反应是开心的,但接着会担心对方离开了怎么办,如果最后对方真的离开了,我一下子会比较难接受”

大概是因为我对别人没有期待,更多的时候,我是把 时间/注意力 都放在自己身上,有很多书想要去看,有很多事情想要去做,有很多东西想要去尝试,每天醒来都觉得有很多好玩的事情等着我去探索,相比于别人,我投入到自己身上的更多,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又很有限,投入到自己身上这么多,对别人就没办法投入很多了

有好也有坏,好处就是因为我对人没有期待,所以和我相处时会觉得很舒服;坏处就是我这个人会显得很冷漠,因为大部分时间精力都在自己身上

或许就是因为这样,我搞不懂在关系中,为什么对方会突然生气;我也不会在多个人关系中,要照顾这个人的感受,要照顾那个人的感受。对我来说,它实在是太复杂了

对我来说,最舒服的,还是一对一的关系,我只在乎这段关系中的对方就好了;如果在这段关系中,再来一个人,顿时感觉复杂度飙升,我的大脑处理不了 🤣


对我来讲,最难处理的关系就是和父母之间的关系

如果是和一个人相处不来,那我离对方远一些就好了;结果这个人是我的爸妈!
如果这个人总是想要管我/控制我,那我不和对方玩就可以了;结果这个人是我的爸妈!
如果和一个人世界观/价值观/人生观不一样,那我去找和我一样的人就好了;结果这个人是我的爸妈!

我倒也不是吐槽,哈哈哈哈,我是感觉,因为是父母,所以我没办法忽略他们的意见,我没办法忽略他们的感受,我也没办法忽略他们的需求

我记得去年妈妈带侄女来北京玩,忘记因为什么,妈妈说我说话难听,后来她回老家之后,我有天做梦,梦到我妈妈说我这个人太固执,说话难听,家里其他人也离我远远的,梦里的我就越发生气。我还记得醒来之后,还反思自己了好久,所以对于父母的话,有时候不往心里去,还是有些难的

对于处理和父母的关系,我还在学习中


这次之所以去北京,是因为朋友在北京举办线下优势沙龙,正好可以和她一起,她办沙龙,我去见朋友

由此想到了,以前参加线下的时候,会选小组长,我不知道为什么,每次到这个环节,大家都会想推我为小组长,而我内心是非常拒绝的 🤣

我很喜欢一部动漫《黑子的篮球》,以前很喜欢里面主角,后来随着看的次数越来越多,开始喜欢赤司了

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,赤司恢复到了以前的人格之后,带球过人时,
外行:这个人看起来很普通啊
内行:普通?对于打同样位置的人来说,这简直是怪物

我觉得我是想要达到这样一个状态的 😆

我希望我在人群里,是不起眼的那个,特别是参加线下的时候,如果不让我当小组长,我会感觉到很舒服,很开心,虽然让我当的话,我也不是不可以,但我下意识反应就是不想

但我希望我在专业上是很厉害的一个人,希望能在专业上收到别人的赞美,如果对方是因为我做的事情不错而赞美我,我会非常开心
也不太希望对方是因为我这个人而喜欢我,毕竟我觉得这种喜欢,来得快去得也快,哈哈哈哈,在我的视角里,凭感觉喜欢上的,有一天也会因为感觉不喜欢
相比较而言,因为我做的事情喜欢我,这件事情更可控一些,这样我只专注于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

我目前做的还不是很好,想要在一个领域内做到精通,路还长,我还在探索 & 努力中


大概就想到了这么多,后面如果有新的想法,我再来补充 💡

发布时间:2024-06-25